CBAM,全稱為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即碳邊境調節(jié)機制,是指向高碳排放的特定進口產品加征“碳關稅”,以推動實現(xiàn)全球氣候目標及平衡同等產品由于境內外碳排放管制強度不同而面臨的成本和競爭力差異,是一種環(huán)境和國際貿易政策工具。歐盟自2005年開始碳排放交易試驗,在19年的實踐中,碳價長期處于較高水平,使得境內企業(yè)面臨了更高的碳成本壓力。進而催化出將生產活動從碳成本較高的本土轉移至境外,通過進口碳密集型產品取代本土生產情況,即“碳泄漏”現(xiàn)象。
在推出CBAM之前,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European Union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EU ETS)為應對碳泄漏設立了免費配額機制,但導致了EU ETS的碳定價能力被削弱。有鑒于此,歐盟改而推行CBAM來逐步取代現(xiàn)有的免費配額機制,以期強化EU ETS的市場化碳定價能力。
因此,基于以下四個相互關聯(lián)的目標,歐盟推出了全球首個碳邊境調節(jié)機制:
?推動實現(xiàn)歐盟和全球的氣候目標
?阻止碳泄露,確保歐盟減碳政策的有效性
?配合和加強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EU ETS)
?保持歐盟產業(yè)和產品的競爭力
CBAM季度碳核算報告申報時間和報告數(shù)據(jù)修正期限
進口商的第一份CBAM報告原定時間是在2024年1月31日前提交,但由于歐盟官方技術原因,可以推遲30天于2月底前提交。實際上歐盟官方在過渡期前三個季度報告,都給出了一定時間的修改期,原則上前三份季度報告,在7月31日前都還可以進行填報數(shù)據(jù)修改,這也是考慮給進口商和生產企業(yè)留出了充分學習和適應的時間。

